教育资讯

位置 : 首页 > 详情

原创当前高中课堂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

浏览次数:5 时间:2021-07-17 来源:搜狐网

1.满堂灌现象较为突出

    新高考改革以后,试题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给高中课堂带来了新的要求。在过去,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是应对高考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在现在,这种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新高考。学校前十年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快节奏、多轮次教学运用较为娴熟,也成为学校一大特色。如果教师不能驾驭快节奏和多轮次教学,势必会陷入满堂灌的模式。实际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这种情况较为突出。

2.课堂方式方法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以“讲”为主,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使用较少。这说明教师在备课时,在知识、试题的分析和拓展上下了很大功夫,而对于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考虑和设计不足。只钻研“教”,不研究学生“学”,不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师生活动随意性强,无法有效调动学生思考

    课堂上,教师随问学生随答,问题相对浅显,答 案集中在“是不是”“对不对”上,无法调动全体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另外,学生展示、交流、讨论环节薄弱,学生处于浅层次的学习中,学习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4.德育教育及其他方面功能弱化,考试目的性强

    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除了智育方面,其它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学科德育教育、美育等功能更是严重不足。教师注意力更多停留在知识的分解和运用上,极端重视知识的考试功能,而忽视课本知识其它教育价值。或者说教师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学科素养培养,忽视了其它多方面的学科素养培养。

5.知识性教学,能力、素养培养不足

    在智育教育中,学校课堂教学也只重视某一领域的教育。片面强调考试和分数,忽视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习习惯的纠正,学习品质的养成。

把智育教育等同于考试教育,这是片面和有害的。智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生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用于考试只是为了熟练和运用,更多的应该用于面对现实社会问题。这也是智育教育的目的所在。

将智育禁锢在考试领域,把学生变成学习和考试的机器,把人生的成功与分数捆绑一起,这种片面化的“智育”教育造就了高分低能的学生。


本文章中的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

电话:18170051578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08:30 - 17:00

Copyright © 2015-2021 Jtyhj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7012273号-1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190号 江西多宝格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赣ICP备170122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