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志愿填报的时期,很多高考生的忙碌生活也告一段落,成绩公布之后,有人欢喜有人忧,不过一切事都不能直接下定论,不然可能会成为众人笑柄。相信每个高中生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数,已经知道自己水平还不努力的学生可真的是“无可救药”了,毕竟高考是改变命运最公平的一次机会了。
高考后,几乎是考完一科网上就能流出来答 案,这让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预估自己的成绩,不过还没考完的学生,这个时候一般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叫学生不要估分以免影响后续考试的心情。
在高考后的假期里,学生们都玩得很快乐,但是少不了有人喜欢估分,估低了,这段时间可能会很失落,但是下来成绩就会很惊喜,估高了,这段时间会开心一些,出来成绩可就不是同样的心情了。
女孩高考估分628分,成绩出来却叫人十分意外,每年高考过后都会有同学在网上根据自己做预估自己的分数,但是这位女同学估完之后发现竟是628分!
这个分数上一个重点是没什么问题了,该女同学觉得十分高兴,也把这个消息与父母分享,父母十分欣慰,并且也十分相信自己的女儿。
父亲更是激动,决定大摆宴席,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这件好事,一时间,全家都被这个令人开心的好消息笼罩着。不少亲朋好友也纷纷表示祝贺,女儿的信心满满,再加上能上重点大学的分数,让父母更觉得脸上争光。
但是真正等到公布成绩的时候,大家都心里犯起了嘀咕,不是说好的628分吗、怎么相差这么多......原来只有520分!父母都觉得不可思议,女儿明明在校期间表现得不错怎么成绩出来和预估相差那么多呢?全家人都十分意外。
不仅上不了重点大学,还成为了亲朋好友的笑柄,当初的期望有多大,现在的失望就有多大,过于自信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相信自己的家人。而没有达到预估成绩的原因,也可能是着急对了网上流传出的错误答案,自己也就将错就错,造成了这种无法挽回的局面。
高考之后应不应该估分?
这是一个双面的问题,建议估分呢,是因为知道自己大概的分数有利于挑选学校,挑选专业,就算是失利,也给自己有一个心理准备,好做后续工作,决定是复读还是选择专业性强的学校。不建议估分呢,是如果估出来的成绩很不理想,那就会影响自己和家人的心情,本来三年来的希望寄托全在于这几张考试卷上,结果不如人意,可能因为未知的事情十分想不开,杞人忧天。
理科的题预估的话可能会相对精准一些,因为大题不懂的话是编不出来的,写上的几个数字或字母也能记住,所以估分会和成绩差不多。而文科的题过于倾向主观意向,不知道如何运用知识点是很难和别人分数拉开差距的,也很容易忘记自己的答题内容,导致估分不准确。
为什么会出现估分相差如此巨大的情况?
1. 考试时发挥失常
模考的时候弄虚作假考的好成绩是没有用的,只有严格的测试自己,等高考之后才不会被人笑话,所以每次模考都十分正规,基本二模的成绩就和高考的成绩差不了太多。平时模考成绩很好的学生,可能只需要保持成绩稳定,多做做冲刺准备就可以了,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平时考试成绩很好,但是真正高考的时候就慌了这是很影响考试成绩的。
2. 学习压力过大,想要父母开心
高中三年压力已经很大了,所以肯定想要一个好分数和家人庆祝,不辜负父母三年来的付出,所以肯定想有个值得高兴的分数,就把自己记不清的题记成是正确答案。这样估出来的分数肯定和自己的分数有很大的区别,忘记的答 案还不如当作是错误的,这样以后如果分数高的话还能更加惊喜。
3. 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知
在前两年没有打下好的基础,浑浑噩噩地度过,在最后一年没有好好复习,知识点都记不住,更别提刷了多少题,这样怎么能有个好分数呢?最后二模的时候距离高考来临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短时间内更是不可能有很大的突破,之前三年都没掌握的知识,最后的时间全都会了是不现实的。
写在最后:其实估分的作用没有很大,因为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没有必要因为估分低而心情低落,也没有必要因为估分高而沾沾自喜。高考完最重要的,还是调整好心态去面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不要为没有结果的事情喜怒哀乐,目光放长远比较好。
本文章中的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