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师生用讲台与课桌、教室与课堂联系在一起。然而走向2035的教育,中国学校面对着全新的课题、更多维的目标,正在软硬基础建设层面,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学习场景革命。这不仅仅是一场“空间的魔法”,变形、重组、建构、叠加;也不仅仅是技术与工具的植入,打破管理和学习的边界……它是一场对学校行为前后台的重新想象:如果我们要抵达更理想的教育,必然要经历学校空间场域、技术平台、资源体系等要素的协同配搭,以及校园场景对学习内容及方式、师生行为与关系的良性互动。学校场景革命,还必然重塑教育人和学习者的行为,需要我们把人放在一切设计的核心,不断想象、追问、反思、迭代,重新架构学习生态的底层逻辑。这一个灵感迸发的7月,愿我们齐聚在这场“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从局部到整体,从场景到应用,从行为到质量,以完整一体的视角,重新丈量学校教育新时代的基础建设——当空间进化,技术升级、教学变革被纳入一个“任务包”进行思考;当环境、机制、行为、素养、目标等决定真实变革的要素实现了相互启动的进化……我们会看见,教育已经生长出另一种可能。
从空间到课程,构建实时反馈互动的教育场
张咏梅(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校长)
学校教室之外的空间,都该是师生共享的“灰空间”
宋鹏君(深圳市和平实验小学校长)
从以教室为基础的学校,到以学习社区为基础的学校
普拉卡什·奈尔(国际知名建筑公司菲尔丁·奈尔国际创始人,学校设计领域的全球最高荣誉A4LE麦康奈尔奖获奖者)
顺势而为的空间,自然而然的教育
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庄惠芬(常州星河小学校长)
重新定义图书资源,让图书馆课程散发微光
叶锦莲(云谷学校图书馆馆长)
光影定格社的STEM追求
吴宁(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校长)
这所“奇特”的小学里,孩子们如何跨界学习
朱爱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176个体验式学习项⽬背后的故事
钱小娜 (北大附天津东丽湖学校高中部主任)
学校空间如何实现与品格、科学、美学的融通?
郑腾飞(上海筑桥实验小学副校长)
走向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学校怎么办?
杨现民(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院长)
消融的“隐秘边界”,连接的人人事事,“可视”的学校未来
鲁江(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
从“秧田”到“交互”——“老”学校学习空间的重构
余颖(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学生做主,“智造”校园新生活
余国罡(杭州胜利实验学校信息化教师)
构建“学校大脑”,让“因材施教”成为自然行为
饶美红(杭州建兰中学校长)
主题待定
张治(上海电教馆馆长)
“场景”进化,再生价值
张莉(DETT教育研究院院长)
“未来学校”需要一份IP战略
潘东标(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
学校建筑本身就在发生着教育
张健(深圳市福田区红岭教育集团总校长)
带着真问题,去村小的世界寻找解决方案
于海龙(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中心小学校长)
从一个支点出发,长出未来学校的饱满生态
冯正华(东莞松山湖北区学校校长)
以本真之心,赋能未来教育
叶翠微(湘湖未来学校校长)
线路一:荣获建筑界“奥斯卡奖”的学校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
线路二:杭州的创客教育样本
杭州胜利实验学校
线路三:劳动教育在这所学校每个角落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
线路四:校园空间设计与变革——成就每一个孩子的更多可能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文汇校区
线路五:“学校大脑”驱动未来学校
杭州云栖小镇城市大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