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统计,中小学生在教室大约共计要度过13,000小时,教室已经成为仅次于家的第二个重要场所。孩子在教室里生活13,000小时,意味着他的童年时光幸福与否直接与教室这个场域息息相关, 这个场域所经历的一切都会给他日后的生活奠定底色。如果在这个空间里仅仅是读书、写字、听讲, 对于孩子来说那该是多么无聊的一件事情,他长大后的生活也难以绚烂如花。因此,教室这个空间,不再是物理意义上的方方正正的盒子,它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影响他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因此,我们提出缔造“全教室”的概念,从孩子的整体出发,以孩子学习为本位,聚集能想到的全部资源,把资源放在离儿童最近的地方,用在离儿童最需要的地方— 教室。希望通过缔造“全教室”,来撬动整个教育生态的改变,重塑校园生活,促进儿童学习。一间全教室,需要具备哪些基础要素?需要资源丰富,具有“家”的元素,有一张温暖的人际关系网,以及有生命成长的故事。
资源丰富,具有“家”的元素
我们的教室有100平米。我们会根据学习内容和课程活动的不同设计布局,大致可分为:学习区、生活区、教师办公区、桌游区、阅读区、乐器存放区、动植物观察区等。分区的目的如同家中进行会客和休息区分区、干湿分区一样,明晰功能,学生知道自己所需的东西在什么地方,就能够很快触达,减少教室的拥堵,让一切井然有序。环境心理学家也指出,合理的环境设计可以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或者将拥堵程度降到最低,还可以增加儿童学习时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有一张温暖的人际关系网
-
建立关系——共同的名字
以往的班级名字,“三(1)班”“405班”, 仅仅是一个数字、一个排序,数字背后看不到班级的样态,看不出班级的气质、文化。名字意味着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文化彰显、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在二小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名字,它就像一个镜像,承载着师生和家长对这间教室未来的憧憬, 成为师生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愿景。例如:小种子教室,小种子代表着生命、代表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只要给一点阳光它就灿烂,给一点土壤就发芽,无往而不胜,落地就生根;萤火虫教室,“荧荧之光,必定闪耀”,老师常常和孩子们说,即使是自己一个人,也会发出微光,影响着他人……名字成为了教室里师生沟通的共同密码,成为了在教室空间里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
-
温暖关系——击掌和拥抱
我们除了关注环境资源的“全”之外,更关注教室给每一个人的“温暖”。教育学就是关系学,师生关系好了,教育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比教室更重要的空间了,师生朝夕相处,主要就在教室里。每天清晨,我们用击掌和拥抱来开启美好的一天。刚开始,学生不好意思,怯生生的,老师们总是主动热情,渐渐地,孩子们也被感染了。现在孩子们都能主动地和老师打招呼,击掌、拥抱。孩子们在门口和校长、老师击掌问好,到教室门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入教室,清晨的迎候礼成为了我们每天见面的仪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个迎候礼并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现在已经渗透到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早上值日的交警、志愿者、家长,他们都会主动和孩子们打招呼,每天早上看到的画面告诉我们,问候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礼节本身。在击掌和拥抱的一刹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温暖基调就已定下了。
-
升级关系——高品质陪伴
师生关系建立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建立关系的模型:建立友好关系——高品质陪伴——赋予高期望值——成长型思维。
在高品质陪伴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铁三角” 管理模式。即一位教师在教室前面讲课,另外两位教师在教室后面办公。这三个角是由三位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他们观念统一,三位一体,他们目标 一致, 聚焦教室,他们虽然学科不同,但都聚焦人的培养,聚焦学生在这间教室里的完整生活,聚焦孩子们在教室里发生的所有故事。让孩子感受到:在这间教室里,每时每刻有人关注我说的每一句话;让他感受到,只要我回头就能看到温暖的港湾。
有生命成长的故事
在这间教室里,你会看到每一个具体的孩子, 而不是众生相。每一个生命都在生长,他们每天都在书写着一个个鲜活、美丽、值得记忆的故事,而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多样且个性化的课程。
班级课程
佐藤学说,“没有哪一间教室与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每一间教室的老师不一样,学生也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室在成长,每一间教室都会产生出不一样的需求,也会根据自己的特点生长出属于自己教室特有的课程。例如:在彩虹教室中,大家觉得班级里的行为习惯需要培养,他们开启了彩虹评价系统,还设计了彩虹日签,彩虹教室的“铁三角”, 每天会捕捉孩子们的瞬间,制作成日签发布,他们希望收集每一滴时光的明亮剖面,让生命被看见;繁星教室的亚兰老师,觉得朗诵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力量,带来成长,设计了全“琅”读成长路线;百合花教室的曹老师,每天早上都带领着孩子们拉起晨圈,用唱歌让教室柔软起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庆典”课程
为了“看见”孩子,老师们会根据需要创设各种各样的关键节点,设计丰富的“庆典”课程,比如开学课程、六一庆典、春天课程等等。要说哪个最“隆重”,“期末庆典”课程绝对拔得头筹,期末庆典分成三个部分:期末叙事、生命颁奖、期末大戏。
期末叙事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这一学期,大家一起“穿越”的课程、经历过的重要事件和教室生活。一张张的照片、一段段的录像、一幅幅的作品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那“绞尽脑汁”的叙事文字,嘉许着孩子们的努力,让孩子们看到自己这一学期的变化与成长。生命颁奖是老师对孩子们一个学期成长的嘉奖。这个生命奖非常具体,描述着孩子这一学期生命的成长,再把他一学期的努力和进步与某个故事中的某个角色或者某一本书结合起来,让表扬具象化,让学生能够对标,能够理解,能够从文字中看到自己可以前往的地方。期末大戏是每学期师生共读活动之后,对共读书里的经典故事的戏剧演绎。准备表演和表演的过程,就是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全教室是对孩子成长的全面观照,同时每一间教室是有生命的,不一样,会成长。每一间教室都飘着孩子的气息和味道,而每一个孩子身上又有着这间教室的影子,透出这间教室与众不同的特质和痕迹。在这样的教室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生命的故事在发生。
本文章中的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