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

位置 : 首页 > 详情

东京奥运会让孩子看到榜样的力量,治好被“劣质偶像”带歪的孩子们

浏览次数:58 时间:2021-08-05 来源:微信公众号-校长派



Image

    我们带孩子看奥运会,不仅让他们了解了各种体育竞技项目,还能让他们看到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更重要的是,奥运会还是一次生动的“追星大会”,奥运选手们可以成为孩子们的爱豆、偶像,让孩子们看到榜样的力量。

    奥运会是激发民族自豪感,进行审美再教育的好机会。今年我跟儿子追了几场比赛,在奥运健儿的拼搏中,他认识到什么是健康人体之美,并被运动员百折不挠,临危不乱的精神打动。与奥运健儿阳光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顶流爱豆被警方坐实涉嫌犯罪拘捕,饭圈女孩竟然还在苦等“我的男孩”沉冤昭雪。孩子追星,令父母又爱又恨,正面积极的偶像是孩子们成长的榜样,但那些所谓顶流却是孩子的负面示范,影响三观形成。大部分人年轻时都会对某些人产生崇拜,有自己的有偶像。如何引导孩子理性追星,是现代父母的一门必修课。

东京奥运拯救了我们的容貌焦虑


    我们先来看看本届奥运赛场上的“男神女神”。卫冕奥运男单第一人的马龙,用实力告诉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Image


三人女篮比赛中获得铜牌的19岁女孩杨舒予, 穿起球衣清爽帅气,留下长发清纯可人;


Image

Image


在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获得金牌创造新的亚洲纪录的汪顺,阳光帅气有实力。网友欣慰露出姨妈笑:妈妈看到该多自豪啊!


Image


赢得奥运首金、拿下两枚金牌的杨倩居然还是清华大学高材生,趁暑假拿了两枚金牌,教练说她有一颗强大的心;


Image


同样在第一天拿下金牌的击剑运动员孙一文,又美又飒,被誉为体育界的颜值天花板;


Image


女子跳水双人10米台决赛中,夺冠的17岁女孩张家齐,一口奶音把人萌得不行,用最奶的语气说最拽的话“我要蝉联很多届冠军”;


Image


虽无缘奖牌,但仍创造历史的“亚洲飞人”苏炳添,突破身体和年龄的极限,展现出的体育精神令人动容;


Image


水球队队长熊敦瀚,身高1米78,一张没有精修掉身材瑕疵,没有p得五官模糊的生图收获了一波粉丝;


Image


    过去我们国家的运动员都苦哈哈,训练条件艰苦,肩膀上还背负国家希望,总觉得他们不纯粹因为热爱而投身运动事业,不够享受过程。今年东京奥运会火了的这些年轻运动员,却越看越令人喜欢。赛场上个性张扬,赛场下生动活泼。明眸皓齿,修长健美,舒展又充满力量感超养眼。关键他们身上散发出由衷热爱运动的精神气质太感染人了!看着这帮运动员,我们国家真是强大了。作家毛利老师说:“没举办奥运会之前,多少会被荧幕上打造的女性审美影响,女的要瘦,要白,要少女感……这回每天收看奥运会,我心想运动健将真的太棒了,充分调动起自己身上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次发力都在向人类极限做挑战。”

孩子追星别急着反对,

榜样的理想超出想


提起孩子追星,家长们常常是一个头两个大。因为大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负面新闻居多:从杨丽娟迷恋刘德华迫使父亲跳楼自杀;


Image


到女儿迷恋韩星被父亲砍死;


Image


    追星需要投入不少精力、时间和金钱,孩子本来上学就忙,还要被爱豆们抢夺宝贵的精力,家长恼火很正常。而且现在的一些爱豆人品和实力都实在不像话,别说给孩子们起到榜样的力量,别把咱们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娃带歪就不错了。

    虽然家长们有一百万个理由反对孩子追星,但事情还不能一棍子打死。谁年轻时没有一两个偶像呢?孩子追星追得好,家长能省力不少。不轻易阻拦孩子追星,最充分的理由之一就是,偶像会让孩子产生“移情学习”的效果。我的一位朋友,她辛辛苦苦在美国读了六年博士——就为了研究轮椅;毕业后,她又拿到了哈佛大学博士后的工作offer,继续从事她的轮椅工作。我实在不解问她,为什么会想到研究这么冷门的方向。朋友告诉我,她小时候得过脊髓灰质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儿麻痹症。好在症状不严重,她在在治疗中逐渐恢复了健康。生病的那几年,她知道了乔纳斯·爱德华·索尔克这个人,他是美国犹太裔实验医学家、病毒学家,研发出了世界上首例安全有效的脊髓灰质炎疫苗,造福了无数儿童。


Image

乔纳斯·爱德华·索尔克


    身在病痛中的朋友因为行动不便,所以需要坐轮椅,而乔纳斯研发的疫苗又拯救了无数孩童。这两种感触交织在一起,让她萌生了研究智能轮椅的想法。她希望自己能像乔纳斯那样,通过贡献一己之力,为这个世界上行动不变的人带来更多的便利。

    很多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了,偶像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偶像的影响力远超家长、同龄人。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追星早期引导得到,爱豆们能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产生强烈的积极效果。


Image


    很多育儿文章、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孩子最好的榜样就是家长”,我认可这种说法,但身为家长,我们无法保证自己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是美好的、正面的形象。毕竟,家长也是常人,也是第一次当爹妈,缺点不少、犯错很多,随着孩子长大,我们“伟光正”的形象早晚也会有土崩瓦解的时候。多数孩子还要经历让家长肝颤儿的青春期,此时的他们对父母有着本能的排斥,别说让父母成为他们的榜样,青春期的他们恨不得不认识爹妈是谁。如果你能和孩子一起聊聊他们的爱豆,最近有什么新动向、你听到了哪些八卦,恐怕是青春期脆弱亲子关系中为数不多的温馨时刻。所以,无论是给孩子树立榜样、还是和渐行渐远的他们找到共同话题,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训斥孩子追星的行为,而是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追星的方法。

孩子理性追星,

离不开父母的三个关键引导


    教孩子理性追星,不只是教他们掌握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首先要选对人,其原则就是选择适合的比选择有名的更重要。很多家长让孩子读名人传记,从爱因斯坦、牛顿到贝多芬……以此希望他们能找到榜样的力量。

    我们有种执念,只有最了不起的那些人才有资格成为孩子的榜样。但这些名人未必是孩子的“菜”,一个不学音乐、不喜欢物理的孩子,你让他啃多少本贝多芬和爱因斯坦的传记、纪录片,他也无感。

    选择偶像和选择伴侣一样,未必最好的、完美的就是最适合你的,家长应该从孩子性格、当前的兴趣、擅长的事情入手,“对症下药”,找到他们喜欢的人。


Image


    我家小朋友喜欢玩乐高,于是我就找到全球顶级乐高积木大师Nathan Sawaya的作品让他看,给他讲Nathan Sawaya的故事。Nathan Sawaya之前是律师,收入不菲,从小喜欢搭建乐高的他一直把玩乐高当成兴趣。他用乐高搭建过自己父母的样子,想养狗父母不同意,他就拿乐高搭建了一个等比尺寸的狗让自己玩。律师虽然赚的多,但他不开心,每天下班就通过玩乐高缓解,后来Nathan Sawaya开始用乐高搭建大型建筑,比如全长2.1米的同比例布鲁克林大桥,然后把这些艺术品挂在自己的网站上,结果访问量爆表。


Image


    Nathan Sawaya被乐高公司授予“乐高认证积木大师”(LEGO Certified Professional)的称号,全球只有13人有此殊荣;同时他还是乐高拼砌大师(LEGO Master Builder),他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同时获得两个称号的人。后来Nathan Sawaya从律所辞职,开了自己的工作室,每天全职玩乐高10小时以上。

    他为足球运动员C罗搭建过足球;为前总统克林顿搭建过地球仪;在第87届奥斯卡上,他用乐高制作了20座奥斯卡小金人(每座小金人用了500块乐高积木),由表演嘉宾向观众席中的演员颁发乐高小金人,这成为当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大的彩蛋。除了真正的乐高玩家,应该不会有人知道Nathan Sawaya是谁,但这不妨碍他成为小朋友的偶像,让小朋友明白,乐高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你认真对待可以让它变成一件艺术品。

    其次,帮孩子“提炼”出偶像的闪光点,把抽象的优秀变得具体。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崇拜、迷恋一个人,不能只看到外表,偶像的力量在于他的内核。此次成为本届奥运会上首个夺得双金的中国射击运动员杨倩圈粉无数;还有在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决赛中,中国组合崔晓桐、吕扬、张灵和陈云霞四位姑娘以世界最好成绩夺冠。这些年轻有位的选手取得成功离不开她们日复一日艰苦的训练,她们很容易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还可以借此延展一下,让孩子知道她们的前辈同样了不起。


Image


    比如,男子射击运动员王义夫的视力一度低到0.1,照样在雅典奥运会拿下了冠军;徐莉佳作为中国帆船运动员,她的一只眼睛几近失明、一只耳朵几乎失聪,12岁时在训练中死里逃生,又因为偶然发现的恶性肿瘤错过雅典奥运会,但她并没有放弃。后来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铜牌、伦敦奥运会上又获得女子單人小艇輻射型金牌。奖牌对运动员来说当然重要,这是对他们付出的认可,但让奖牌沉甸甸的不只是取得了胜利,更是这些选手们一次次迎难而上、挑战自我的精神。要让孩子明白,这才是偶像、爱豆的力量,不在皮囊,他们的内核精神才是我们的榜样,也是人生该有的力量。

最后,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偶像、爱豆他们是人、不是神。

    我们崇拜某个人,喜欢将其完美化,容不得英雄、偶像有瑕疵,一旦发现他的缺点,就从捧变“杀”。就像当年无数人把刘翔捧成了“神”,等到他伤病退赛,又恨不得把他骂出中国。我们要引导孩子,让他们明白偶像是有优缺点“两面性”的,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丰功伟绩,但这不代表他们就是完美的。就像牛顿,他很牛,发现了力学上的三大定律并推导出这些定律所起的作用,从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他研究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但不能就此否认他是一个尖酸刻薄的人。不“神化”偶像、随着孩子的成长告诉他们偶像不完美的那一面,孩子才会更理性的看待爱豆,而不是无脑痴迷;也才能透过偶像的“两面性”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缺点。

教育是条漫长的道路,而榜样的力量是条捷径,聪明的家长知道如何利用偶像来激发孩子的内力觉醒,让孩子渐渐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本文章中的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

电话:18170051578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08:30 - 17:00

Copyright © 2015-2021 Jtyhj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7012273号-1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190号 江西多宝格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赣ICP备170122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