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

位置 : 首页 > 详情

官宣!今年高考有这些变化↘这种情况取消当年高考资格

浏览次数:6 时间:2021-04-25 来源:微信公众号-黑龙江考试资讯

Image

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我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地选拔艺术类、体育类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考生志愿的匹配率和满意度,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21 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13 号)精神,经黑龙江省招生考试委员会研究决定,从 2021 年起,我省对高校艺术类专业本科招生批次进行合并,将原艺术类本科一批和艺术类本科二批合并为艺术类本科批;扩大艺术类专业录取平行志愿实施范围,在原有美术类专业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基础上,在音乐学类、舞蹈学类和戏剧与影视学类省级统考所涵盖和对应的艺术类专业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同时,对体育类专业招生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为方便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我们对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对考生和家长有一些帮助。


1.2021年我省艺术类录取批次和志愿是如何设置的?

2021年我省艺术类按录取先后顺序设 3 个招生批次:艺术类本科提前批、艺术类本科批、艺术类高职(专科)批。

(1)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分A 、B两段,依次录取)

A 段: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设置 1个高校志愿,4 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

B 段:原“985 工程”和“211 工程”院校以及经省招委会批准的使用艺术类校考成绩进行录取的艺术类本科专业,设置 1 个高校志愿,4 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

(2)艺术类本科批(分A 、B两段,依次录取)

A 段(平行志愿):使用我省艺术类专业课省级统考成绩进行录取的艺术类本科专业。美术类设置 16 个平行的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设置 6 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舞蹈学类和戏剧与影视学类设置 16 个平行的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设置 1 个专业志愿;音乐学类设置 32 个平行的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设置 1 个专业志愿;如舞蹈学类、音乐学类和戏剧与影视学类考生满足同一高校下多个专业的招生条件,填报志愿时,可在多个平行高校志愿中填报同一高校下的不同专业志愿。

B 段(梯度志愿):除艺术类本科批 A 段涵盖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外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或招生专业有特殊要求无法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艺术类本科专业。设置 2 个梯度的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设置 4 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

(3)艺术类高职(专科)批(分A、B两段,依次录取)

A 段(平行志愿):使用我省艺术类专业课省级统考成绩进行录取的艺术类专科专业。设置 10 个平行的高校志愿。美术类专业每个高校志愿设置 6 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音乐学类、舞蹈学类和戏剧与影视学类每个高校志愿设置 1 个专业志愿,如考生满足同一高校下多个专业的招生条件,填报志愿时,可在多个平行高校志愿中填报同一高校下的不同专业志愿。

B 段(梯度志愿):除艺术类高职(专科)批 A 段涵盖的艺术类专科专业外的艺术类专科专业。设置 2 个梯度的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设置 4 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

2.2021年我省体育类录取批次和志愿是如何设置的?

2021年我省体育类按录取先后顺序设 2 个招生批次:体育类本科批、体育类高职(专科)批。

(1)体育类本科批设置 10 个平行的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设置 4 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

(2)体育类高职(专科)批设置10 个平行的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设置 4 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

3.2021年我省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投档,是否按文、理分别进行投档?

2021年,我省艺术类、体育类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段)内所列的院校(专业)按文艺(文体)、理艺(理体)单独下达招生计划,省招考院依据投档原则按招生院校下达的文艺(文体)、理艺(理体)所列的招生计划数,分别进行投档,由招生院校按文艺(文体)、理艺(理体)的专业招生计划数和录取规则择优录取。

4.2021年我省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投档时,如何确定考生排序位次?

2021年我省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是以专业课(术科)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含照顾政策分)按一定比例折算生成的综合分(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作为投档成绩,如投档成绩相同,按专业课(术科)成绩排序确定排序位次;如专业课(术科)成绩也相同,再按文化课成绩依次比较语文、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成绩排序确定排序位次。

艺术类、体育类的综合分计算公式:

美术类综合分=(专业课成绩÷专业课满分×750)×60%+文化课成绩(含照顾政策分)×40%。

音乐学类综合分=(专业课成绩÷专业课满分×750)×60%+文化课成绩(含照顾政策分)×40%。

舞蹈学类综合分=(专业课成绩÷专业课满分×750)×60%+文化课成绩(含照顾政策分)×40%。

戏剧与影视学类综合分=专业课成绩×30%+文化课成绩(含照顾政策分)×70%。

体育类综合分=(术科成绩÷术科满分×750)×60%+文化课成绩(含照顾政策分)×40%。

5.2021年我省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什么?

2021年我省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的原则进行投档。“分数优先”指排序成绩高的考生优先被检索其所报的多个高校志愿;“遵循志愿”指同一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高校志愿,按填报自然顺序,前面的高校志愿优先于后面的高校志愿被检索;“一次投档”指每次投档时,如果考生所填报平行志愿有多个高校符合投档条件,只能投档到排序在前的一所高校,且只能投档一次,不补投和续投。

6.2021年我省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如何进行投档?

2021年我省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各批次(段)投档分为模拟投档和正式投档。

模拟投档。省招考院在正式投档前,进行模拟投档,按高校招生计划数的100%和105%两个比例向高校提供生源信息(不含考生姓名、考生号和志愿顺序),供高校确定调档比例参考。高校在省招考院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模拟投档情况确定正式投档比例意见,并上传至信息交互平台。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如高校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回复调整投档比例和是否增加招生计划的意见,则按高校原下达的招生计划数的1:1比例投档。

正式投档。当高校投档比例和招生计划数确定后,省招考院按照投档原则进行投档,各高校按向社会公布的录取规则择优录取。如考生填报的所有高校志愿均没有达到投档条件,不能被投档,只能参加本批次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投档录取。征集志愿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7.2021年我省艺术类考生如何填报平行志愿?

2021年我省艺术类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考生可根据艺术类专业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按照本人意愿在艺术类省级统考大类内填报多个高校(专业)志愿,且志愿的先后顺序由考生自行确定。

(1)美术类考生

美术类考生可根据本人成绩和意愿最多填报16个高校志愿,且每一个高校志愿内可最多填报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

表一   某美术类考生平行志愿示例

Image

(2)舞蹈学类考生

舞蹈学类考生可根据本人成绩和意愿最多填报16个高校志愿,且每一个高校志愿内只可填报1个专业志愿。

表二   某舞蹈学类考生平行志愿示例

Image

(3)戏剧与影视学类考生

戏剧与影视学类考生可根据本人成绩和意愿最多填报16个高校志愿,且每一个高校志愿内只可填报1个专业志愿。

表三   某戏剧与影视学类考生平行志愿示例

Image

(4)音乐学类考生

音乐学类考生可根据本人成绩和意愿最多填报32个高校志愿,且每一个高校志愿内只可填报1个专业志愿。

表四   某音乐学类考生平行志愿示例

Image

综上,我省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和音乐学类等三类考生可填报多所高校的相同专业(如表二、三、四中的志愿1和志愿2所示);也可填报多所高校的不同专业(如表二、三、四中的志愿3、志愿4和志愿5所示);也可填报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如表二、三、四中的志愿6、志愿7和志愿8所示)。

8.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有哪些风险?如何规避风险?

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虽然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并不是说没有风险,考生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

(1)美术类或体育类考生如在“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中选择“否”,有可能被退档。当考生电子档案高校调阅后,高校会根据事先公布的录取规则和招生专业计划数对考生进行专业录取。由于各专业可能报考不均衡,如某考生成绩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条件,则该生不能被录取到所报专业,成为“无法满足所报专业志愿的考生”,对该考生去向的处理会有两种情况,要么进行专业调剂,要么被退档。这时高校就会看考生“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如考生选项为“是”,则将该考生调剂到某个有剩余招生计划的专业中;如考生选项为“否”,则将该考生做退档处理。

(2)考生文化课成绩或专业课(术科)成绩不符合高校的录取要求,会被退档。填报志愿时,考生应详细阅读有意向报考高校的《招生章程》,综合考量本人成绩是否符合报考高校的有关要求,再决定是否填报该高校志愿。例如,某大学《招生章程》中明确规定:“报考该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须达到一本线的80%,英语成绩须达到70分(含)以上;报考该校体育类专业的考生,体育术科成绩须达到80分(含)以上”。考生如未达到相关要求,即使被投档到相关高校,高校可因文化课成绩或专业课(术科)成绩不符合相关要求对考生做出退档处理。

(3)考生身体条件不符合高校的录取要求,会被退档。填报志愿时,考生应对照高校的《招生章程》,自行检查本人身体条件是否符合报考高校有关要求,考生如未达到相关要求,即使被投档到相关高校,高校可因身体条件不符合相关要求对考生做出退档处理。

(4)一次投档不补投。即平行志愿投档采用一次性投出,不再进行补投。考生被投档后,如因成绩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条件且不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身体条件或单科成绩不符合该高校录取要求等原因被退档,将不会再重新检索其所报的该退档高校后面的高校志愿,即使该考生满足后面高校志愿的投档条件,也不能再被投档,只能参加本批次(段)的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段)的投档录取。

(5)填报志愿定位过高。如果考生投档成绩均未达到所报几个平行的高校志愿的投档分数线,也就是报考过高,其电子档案也无法被投出。

要规避以上风险,建议如下:

(1)熟悉招生政策,才能有效规避风险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需认真阅读《黑龙江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工作实施办法》、《黑龙江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办法》、有意向报考高院的《招生章程》、《2021年黑龙江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本文,做到了解并熟知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相关政策,重点关注多个平行高校志愿间的顺序关系、投档原则、录取规则、投档原则与录取规则之间的关系、“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所起的作用等内容,明晰有意向报考的高校对身体条件、文化课成绩或专业课(术科)成绩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考生和家长弄懂弄清这些关键信息点,会有效防范和减少志愿填报风险。

(2)做好自身定位,合理规划志愿

考生和家长在知分知位的情况下,应做好自身定位,充分表达自己的报考志愿,填满相应批次设置的全部高校志愿;尽量选择几所与自己成绩相匹配的高校,不能一门心思只选择“热门”,做到“冷热”搭配;同时,也要注重保持高校志愿之间的合理梯度,可以采取“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策略,增加被投档和录取的机会

9.平行志愿投档后,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某高校在征集时有征集计划,但考生A在原报志愿中填报过该校志愿,且成绩均达到批次控制线,为什么没有被这所高校录取?

平行志愿投档是严格按高校招生计划数进行投档的。也就是说,某高校(专业)招生计划数为100,投档时,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省招考院只能向该校(专业)投放100个考生电子档案。平行志愿是按投档成绩对考生进行检索投档的,当检索到某考生时,因该校(专业)招生计划已被投档成绩比他高的考生占满,没有剩余招生计划了,所以,该生不能被投档到该校(专业)。投档结束后,该校(专业)对进档考生进行阅档,并按录取规则对进档考生进行择优录取。在该校(专业)录取过程中,个别考生成绩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条件且不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或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不符合该校(专业)录取要求等原因被退档,造成该校(专业)部分招生计划没有完成。根据平行志愿实行一次性投档且不能进行补充投档的规定,即便在平行志愿投档结束后,该校(专业)有部分招生计划没有被完成,该生也不能被补投到该校(专业)。同时,为更好地完成该校(专业)退缺的剩余招生计划,省招考院会将该校(专业)剩余计划对外公布,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于是,就出现某高校有征集志愿,但原报该校志愿的考生没有被这所高校录取的情况。这是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正常情况。

10.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是否是“平等志愿”?

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考生所填报各高校志愿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但考生填报高校志愿的自然顺序是有先后的,投档是依据考生所报高校志愿的自然顺序逐个进行检索的,前面的高校志愿优先于后面的被检索。如果考生的成绩符合1高校志愿的投档条件,则投档到1高校,在此情况下,即使该考生的成绩也符合2、3、4、5等高校志愿的投档条件,也不会被检索投档,更不会进行跳跃或反向检索投档,如先检索3高校志愿,再跳跃检索5、8、4或反向检索2、1高校志愿。

11.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是否是“平行录取”?

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不是“平行录取”。只要考生成绩符合所报多个高校志愿的投档条件,就有可能被这些高校同时录取,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投档时按考生所报高校志愿的自然顺序逐个进行检索,一旦考生符合某个高校志愿的投档条件,其电子档案就会被投档到这个高校,该生所报的这个高校志愿后的其他高校志愿自动失效,不会被检索投档,因此,考生不可能同时被多所高校录取。对于考生来说,一次平行志愿投档,考生最多只有一次投档机会,所以,考生最多也只有一次录取机会。

12.如何理解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投档原则”和“录取规则”这两个概念?对考生填报志愿有什么影响?

(1)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中的“投档原则”和“录取规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投档原则是省招考院将本省考生电子档案投档到招生高校所遵循的具体原则,由省招委会制定,并向招生高校和社会公布。录取规则是招生高校对省招考院投放的考生进行专业分配和择优录取所遵循的具体规则,在招生高校制定的《招生章程》中有明确规定,并向社会公布。

(2)在填报志愿时,考生须了解和掌握投档原则和录取规则所起的作用及对填报志愿的影响,要充分了解拟报考高校《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从而使自己填报的志愿更加合理有效,避免因身体条件、总分或单科成绩等方面不符合高校要求被退档。

平行志愿投档是严格按高校招生计划数进行投档的,在录取过程中,考生被省招考院投档到符合投档条件的某一个高校志愿,高校阅档后是依据录取规则对进档考生进行专业分配并择优录取。可见,投档是录取的前提和关键所在。因此,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考生要依据投档原则合理填报高校志愿,并依据录取规则合理填报专业志愿。


这种情况取消当年高考资格

Image

近日,从教育部获悉,2021年继续面向农村和原贫困地区实施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报考条件、招录办法等相关政策保持不变。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应认真核查考生户籍、学籍等信息,严防报考资格弄虚作假。


各省级招办要加大对专项计划招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对提供虚假本人信息或材料的考生,将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其专项计划资格和当年高考资格。


强基计划招生办法在实施细节上有调整

Image

  • 今年增加“考生确认”环节

在高考后出分前,各高校普遍增加“考生确认”环节。其中,清华大学明确,考生可以对所填报专业进行确认,并再次明确是否服从调剂。确认环节过后,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专业修改申请。考生同时还需确认如可入围,是否参加后续考核环节。

Image

多所高校还明确,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入围学校考核测试资格。此举也是为了减少盲目报考,给真正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想要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更多机会。

  • 多所高校强基计划入围比例扩大

今年,各高校还普遍扩大强基计划的入围比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将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照生源所在省份各学科类、专业组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的考生名单。

  • 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部分专业有调整

2021年,在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等相关专业的同时,部分高校还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进行了调整: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新增工程力学专业;

山东大学新增生物医学科学专业;

中山大学新增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吉林大学新增了古文字学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新增了种子科学与工程和动物科学两个专业。

Image

  • 新高考改革省份考生须比对选考科目要求

对于处于新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要注意核对招生简章中强基计划专业对选考科目和相关选考条件的报考要求。同时,部分高校还依据专业需要,加强了对高考单科成绩的考查权重。

中国农业大学强基计划专业,在3+3高考改革的省份,要求物理、化学、生物任意选考一门;在3+1+2高考改革的省份则首选物理,其次是化学和生物任选一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基计划专业,将数学作为重点科目,把数学以1.2的加权计算到入围成绩中。

Image

  • 考生只能报考一所高校的强基计划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各高校发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都明确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因此,考生要认真考虑适合自己的学校。此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环节。

  • 36所高校均设置本硕贯通培养模式

目前,36所试点高校均设置了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方面优先支持强基计划学生。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实行“3+X”贯通式培养,在大三结束后就可以申请提前进入衔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本科生有机会直通博士培养。

Image

为保证培养质量,多所高校还提出强基计划将实施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都表示,将在不同阶段对学生开展综合考核,适时分流不适应强基计划学习的学生,同时也将从校内补充选拔部分有意愿加入强基计划培养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本文章中的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

电话:18170051578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08:30 - 17:00

Copyright © 2015-2021 Jtyhj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7012273号-1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190号 江西多宝格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赣ICP备170122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