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发布虽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是政策已经开始在各地执行。由于正值假期,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校外培训机构,不少地区明确发文要求培训机构不得在8月份开展线下培训活动。
假期校外培训被禁,虽然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但是反对的家长同样不少。反对的家长认为,假期校外培训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孩子学习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家长带娃的负担。这些家长还表示,孩子假期参加校外培训,多少可以学点知识,而如果没有了校外培训,那么孩子在家就是整天玩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双减”让不少培训机构凉凉了,那么下一个会是谁呢?也许官媒的这次发声透露出了重要的信号。8月3日,《经济参考报》发表了一篇名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文章。
文章犀利地指出:“游戏危害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共识,常常用“精神鸦片”“电子毒品”指代。”文章还指出:“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
《经济参考报》为什么会用“精神鸦片”、“电子毒品”这样犀利的词语来形容游戏呢?这可能与《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里的数据有关。报告指出,2020年全国共有1.83亿未成年网民,普及率远高于成年网民,而且在工作日每天玩手机游戏的时间超过2小时的占比达到了13.2%,甚至有人一天玩游戏时间超过8个小时。
长期沉迷于游戏,会从身体和精神上给未成年人造成严重伤害。首先,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容易造成身体机能损伤,身体素质下降,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青少年近视率的逐年攀升。其次,沉迷游戏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业,并且容易让他们将游戏中的体验代入现实生活中,以游戏中的观点看现实社会,使他们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出现一些极端性格。
平时与家长接触过程中,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机,遇到周末和节假日可以整天整天玩手机游戏。以前有培训班要上,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要少一些,如果取消了培训班,那么孩子在家里玩游戏的时间就更多了,而家长宁愿孩子去上补习班也不愿意他们整天玩游戏,所以很多家长表示与其禁培,不如禁游。这次官媒的发声也许意味着接下来将要整治游戏了。
不过也有网友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游戏本来是为成年人设计的,孩子玩游戏是家长没管好,不应该把责任推给游戏公司。还有,游戏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游戏,实际上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比如极大推进了VR、AR等技术的发展。所以,禁游还不如规范游戏市场的发展,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游戏同样如此。在游戏的管理上,也不应该简单地一刀切,而是加强监管和引导,形成良性发展。
本文章中的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