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师不得有偿补课”这一禁令,推出来已经好些年了,可年年口号年年喊,总不见落到实处。如今焦虑的教育,不光是升学难度加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对孩子教育投入陡然上升。
其中表现在教育上的投资,尽管中小学生享受着免费教育,每当开学的资料费、班费等七七八八加起来,远远超过以前的学费,也出乎家长的期望值。与各门学科的补课费、作业辅导费、提高媒体素养费等相比,那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只能算是个钢镚儿,都是小钱。后者才是戴在众多家长头上的““紧箍圈”,每当学期结束,家长们总会被头上的紧箍咒念得头痛欲裂。也许有人会说,心疼钱或拿不出钱就不去补课呗!说得倒是轻松,但凡家里有学龄孩子,就会明白滚滚而来的焦虑和压力:你家孩子不补课,教培机构培养的都是孩子的竞争对手,你说不补成吗?
在遍地开花的校外教培机构里,有不少在职教师“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一手拿着体制内的工资,另一手却在赚着学生们的补课费。正因为有这样不知足的教师存在,家长对老师的成见与日俱增,说什么“课上不讲,留到辅导班去讲”、“补课的同学考高分,没补课的垫底”、“学的不考,考的全是辅导班里的刷题”。
也许这些说法有失偏颇,或者以偏概全,但无风不起浪,家长们也不至于捕风捉影毫无根据。只要个别现象存在,就拉低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不管怎么说,对于在职老师有偿补课这事,有一部分家长难以接受。可是每年的寒暑假,一些老师无视明文规定,仍“顶风作案”。前些日子,安徽黄山市一名在职教师在自家别墅内,聚集不少学生进行有偿补课,被相关部门逮现行。得到的处罚是取消教师资格,从教师队伍中开除。
自从“在职教师不得有偿补课”推行以来,这应该算得上最严重的处理了。以往补课老师被抓的处罚,总是不痛不痒的。比如扣除当年50%绩效工资,或当年考核不合格等,相比于一个假期就能赚够全年工资,那点小处罚就是毛毛雨。“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哪一头对自己更有利,还不都算得比算盘还精?
正因为可观的补课费太有诱惑力,让不少在职老师徘徊在这眼前利益面前,欲罢不能、欲拒还休。这不,近日,河北省沙河市也查处了四名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并且处罚的严厉度比起以前来,算是最高级了!不仅要退还补课所得,扣除一半绩效工资,考核不合格,两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两年内不得评优树先等,连“省特级教师”的称号、市名师及市模范教师等荣誉全都被撤销了。
撤销特级教师的称号,名师以及模范教师等荣誉,意味着什么?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特级教师有哪些福利:一方面从明面上讲,一般来说,特级教师都享有特级教师国家津贴80元/月,地方津贴因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每月在300-1000元。就拿河北省教师来说,大多每人每月600元左右,而且这些津贴到了特级教师退休后,也一直都在,这可不是笔小数目哦!另一方面从附加值来看,教师的工资、待遇本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有特级教师、名师等荣誉加持,教师的身份就呼啦啦上涨了。特别是如今网课盛行,流量变现时代,荣誉就像生金蛋的母鸡,怎么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特级教师、名师以及模范教师等荣誉被撤销,就意味着一夜回到解放前,啥也没有了,就连教师这行也呆不下去了。补课费与这些相比起来,只算得上蝇头小利了。这个处罚力度,自补课风盛行这么多年以来,算得上一颗炸弹,把还在补课的教师都震懵逼了,比起难考的编制和稳定的收入,补课这种“游击活”是时候收手了。教师补课难以杜绝,还有个原因就是很难监管和举证。因为不少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都是家长通过各种关系找上门的。对于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抓题准的名师,还不是有钱就能约课成功的。如果关系不到位,生源不够优质,很可能被拒之门外。
毕竟在职教师资源是优质又有限的,不少家长宁愿花上教培机构几倍的补课费,也要找这样的教师补课。像这种补课形式,任凭监管部门有三头六臂,也很难抓得到现行。靠家长举证吗?怎么可能!要成功约课都难于上青天,好不容易搞到的指标还不得倍加珍惜!再说,做人的道德底线还是要有的,总不至于一边巴心巴肝地求着老师补课,等到补课结束就过河拆桥,把教师举报一波吧?如今,这类教师补课的风险陡然上升了好几个台阶,还很有可能断送职业生涯。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这回很有可能真的能够堵住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这个问题,至少在近阶段无法解决。可是升学的竞争还在,不管中考还是高考,只要是选拔性的考试,都是以分数论英雄。如何快速提高考试分数?当然离不开厉害的老师!以前花钱能找到补课老师。可从此以后,专业的老师要金盆洗手退出“补课”江湖了。补课,对部分孩子来说,是个刚性需求,可如何请到补课老师呢?这届家长又面临新的问题,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本文章中的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