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选择做什么事情,最终只有真正花开结果,碰到那个你一直遥不可及但又念念不忘的GOAL时,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所以,请你务必要,翻过这座山,无论你是高考,还是考研,只有你翻过了这座山,他们就会听见你的故事。
你要知道,如果将中国全部高校以RANK天梯来划榜的话,985类高校无疑是绝对性地排在前5%。而针对于考研与高考这两种完全风格迥异的考试形式来说,想要登顶这类顶尖院校的难度又完全不一样。我们先来看高考:高考是一个全民竞技性质的舞台,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孩子,都期盼自己能够在全国近千万的高考RNAK榜中,脱颖而出,而他们需要翻过的这座山,是全国将近千万的竞争对手。
意味着,参加高考的孩子,想要在高考的RANK天梯中进入985高校,意味着必须打败至少99%的同级别选手。他们有的需要非常努力,有的却又十分轻松,类比于电子竞技的职业选手,天赋在学习这一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但幸运的是,拥有天赋的人群往往和已注册的电竞选手一样,在无限大的人群中被无限限缩,从而占比往往少得可怜。
但对于大部分普通的高考考生来说,他们想要翻山,必不可少的一定会遇到接下来的问题:第一、录取资源的不平衡,导致高考录取差异化极大,对于顶尖高校的地方招生名额,人数基数大的考生往往需要付出比其他地域多出几倍的努力。
也就是说,某些地区的地狱级的高考难度,换了区域以后,想要登顶985高校,也往往会显得不是那么困难了。这就是高考考进985与考研考进985的第一个不同:先天性的地域劣势,让最终的高考分数进入不同强度的竞争状态。而考研呢?考研没有所谓高考的地域拟录取名额,只有单单一页全国分数线,不分地域,不分差别,人人平等,全凭技术。
你看,从录取结构来看,明显考研考入985是比高考要容易的。第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形成高考“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排位、有竞争的地方,就一定有马太效应。简单来说,马太效应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而高考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让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考生无法得到统一的教育质量。这也直接导致了翻山难度的激增。
而考研呢?到这里,考研又与高考有着不一样的千差万别了。考研几乎所有的教学资料都以网课网授的形式展开,区别于高中时期的线下教学。此外,考研界几乎所有的考生,用的都是考研圈子里那些耳熟能详的老师。这就意味着,在考研领域,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被急剧缩小,所有人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从师资力量来看,趋于无限平衡。这同样也意味着,所有人想要翻山的难度,都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
第三、志愿填报的差异性,让高考“努力大于选择”
在人人都知道的那句“选择大于努力”的时代,人人都知道了考研择校是一件务必要谨慎再谨慎的事。原因就在于,考研赋予每位考生的志愿填报次数,有且只有一次。不同于高考的先出分再填志愿,考研采取了先填志愿,再出分。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你择校时稍有不慎,就会面临自己这一年的努力直接白给的结果。
而高考则友好得多,当你的高考分数能够排在全省考生RANK的前2%时,就意味着你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你想要填报的高校志愿,这个滑档?没关系,下一个。而考研呢?如果你考前因为担心自己的水平够不到985,委曲求全填了个双非强校,但出分后你初试来到了400分,我相信你一定会捶胸顿足痛苦流图,恨自己为什么当时不敢冲985。
又如果你初试前满怀自信想要挑战TOP985,坚定自己能够站在RANK的顶点,自信报了一所TOP。出分以后如果你只有刚刚过国家线的分数,我相信你还是一定会捶胸顿足痛哭流涕,恨自己为什么当时头铁要冲TOP。此外,你一定要知道,在考研这块,择校是玄学。不同于高考考入985大学,需要分数的硬碰硬。而考研的神奇的就在于,你甚至可以用刚刚过国家线的分数,去捡漏一所被别人挤破脑袋都上不了的985。
考研刚刚过国家线就能上岸985,而高考考入985需要你稳扎稳打的卷面分数。我想,这就是考研与高考考入985的最大不同:选择大于努力这一无数过来人的经验,诠释了考研人继往开来无数个博弈的可能,在考研,逆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你我的身边。
当然,说了这么多,我还是希望你明白。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你最终翻过的那座山,他们最终听见的故事,都需要你依靠自身的努力来证明。二者的区别不过是:一个在高三努力;另一个在大三努力而已。毕竟,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你都写完了那么多笔芯,写完了那么多草稿纸,你起早贪黑了那么多天,你一定要翻过这座山,你一定可以让他们听见你的故事。
本文章中的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