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从不只是最终的那场考试那么简单。在高校多元录取愈发受到关注的当下,如何充分利用高中三年,发挥孩子优势,把握各种升学机会,是很多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现如今,除了正常的统招之外,综合评价和强基计划成为很多家长考虑的升学途径。那么,关于综评和强基,有哪些必须了解的关键点?是否适合孩子报考?且随本文逐一了解!
综合评价
什么是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高校招生的途径之一,是对“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模式的积极探索。
江苏省自2015年开始实行综合评价,不同于高考统招的唯分数录取,综合评价的录取,除了高考成绩外,竞赛奖项、校测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成绩也占一定比例。
因此,除了高考的考试外,被综合评价录取还要经历一些其它环节。完整的综合评价流程,需要经过报名、初审、高考、校测、填报志愿,缺一不可。
对于综合素质优异,但高考分数不具优势的考生,目前,江苏综合评价将高考成绩放宽到本一线,即可破格录取。
综合评价有哪些高校?
目前,共有21所高校在江苏开展综合评价录取。分为A类高校和B类高校。
A类高校9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B类高校12所: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可以同时报名多所高校的综合评价,但因最终各大高校的校测时间会重合,因此会对报名的高校有所取舍。
综合评价适合哪些学生?
作为高考统招之外的一种重要录取方式,综合评价为考生带来考大学的另外一条途径,某种程度上增加高考的把握和胜算。
对于高中成绩中等及偏上,在校期间综合素质优异,手握奖项和证书的考生,综合评价能让他们实现以低于统招分数线的成绩,被理想院校和专业录取。由于综合评价对高考成绩的要求仅为本一线,因此能让部分发挥失常的考生避免落榜。
综合来看,如果考生高中学习成绩尚可,有一些奖项和证书,那么综合评价可以带来「高考保底+分数升值」的双重好处。对于这样的考生,综合评价是不容错过的机会。
报名综合评价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综合评价在报名时需要提交一些材料,因此在报名之前考生和家长就要着手准备。
一般来说,综合评价报名需要以下这些材料:
1、综合评价申请表
在报名综合评价之前,需要下载打印高校综合评价申请表,如实填写信息,本人签字、中学签字盖章后,在报名时上传。
2、高中阶段获奖证书及其他证明材料
获奖证书包括各种各级学科竞赛、科创类竞赛、文科类竞赛、一些专业性比赛中的获奖证书。
其他证明材料包括各种专利发明、论文、专著,以及三号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证书。
3、高中阶段成绩
高中阶段成绩一般来说包括:高一至高三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生成绩以及高三的模考成绩,需打印并由学校盖章。
4、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同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一样,需打印并由学校盖章。
5、自荐信
自荐信,或者也称个人陈述。大多数高校综合评价都要求上传自荐信,自荐信的内容通常为考生高中学习生活经历,报考该校的理由,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对大学学习生涯的规划和展望等。字数要求在800-1500字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综合评价的自荐信需要用英文撰写。
6、推荐信
部分高校要求考生上传推荐信,推荐信由高中校领导、班主任、主课老师等撰写,由推荐人签字后上传或寄出。
综合评价校测考什么?
综合评价校测,大多数高校为面试,极少数为笔试,西交利物浦大学综合评价面试采用全英文模式。
笔试难度高于高考,接近或等于竞赛复赛水平。
面试考试形式多样,多结合时政热点提问、由主考官针对话题或考生报考材料延伸提问等,通常会涉及部分高考学科内知识,但更多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事件、问题、常识为素材提问,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强基计划
什么是强基计划?
2020年自主招生取消后,强基计划迎来了实施的元年。众多周知,基础科学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短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强基计划应运而生。
强基计划旨在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不同于综合评价的招生专业众多,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强基计划的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校测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按比例合成,其中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85%。
强基计划有哪些高校?
目前,强基计划在3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这36所高校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学生?
由于强基计划对高考成绩的占比要求较高,因此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首先要需要成绩优异。
此外,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多为基础学科,因此对于热爱基础学科、有志于在基础学科领域不断深造的学生比较适合。由于强基计划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因此如果对基础学科不感兴趣、无法接受枯燥的基础学科学习,则需要慎重考虑报考强基计划。
报名强基计划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与综合评价相比,强基计划的报名流程相对简单。大多数高校不要求提交报名材料,考生在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系统报名成功即可。
但是部分强基院校报名过程中是有一些特殊要求的,例如:
清北不仅要填写强基计划报名系统,还需要在学校官网注册填写上传材料;同济大学还需要提交体育测试项目确认表;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需要提交个人陈述;国防科技大学需要邮寄报名表。
强基计划校测考什么?
高校强基计划校测形式有笔试、面试和体测。
强基计划校测笔试难度高于高考,接近或等于竞赛复赛水平。面试考试形式多样,多结合时政热点提问、由主考官针对话题或考生报考材料延伸提问等。
体测考试内容涉及50米、中长跑、立定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实心球投掷、肺活量、跳绳、体质测试等。
强基计划与综合评价校测最大的不同在于,增加了体测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实施强基计划的半数以上的高校明确提出,体育测试不合格的考生不能获得学校强基计划拟录取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