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生
自招取消,强基出台。很多准备了快三年的家长都炸了锅,尤其是一些参与竞赛的学生及家长更是难以接受,感觉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抱怨不公平!事实上,带着负面情绪去认识新的高考政策并不利于做出合理选择。在现阶段,唯有客观认识强基,才能做出最优抉择及规划。
首先,报考强基所需准备的材料包括学业成绩、获奖证明、典型案例材料、自我陈述报告等其他可证明材料。从这一点来看,参与强基计划的前期的准备工作和自主招生并无太大区别。
其次,强基计划会对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制定破格入围和破格录取的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从目前高校招办公布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强基高校对破格生的入围要求都是银牌及以上,且高考分数不低于一本线。而录取规则普遍为按照【85%高考成绩+15%校考成绩】计算综合分,需要综合分不低于非破格生最低录取线,才可以被学校录取。
最后,如果考生参加过竞赛训练,那么在参加清北浙科等学校的笔面试时也会更具优势。
因此,原本打算参加自招的家长反而应该更加关注强基计划。
普通考生
强基计划出台后,同样有一些普通考生的家长以为,只有竞赛生参与强基计划才有可能胜出,于是还没深入了解就打了退堂鼓,事实上这种认识也是有失偏颇的。
首先,根据各强基高校的招生计划来看,普通考生才是强基招录的主体。例如,2020年北大通过强基升学的有842人,其中非竞赛生有533人,约占63%;2020年清华通过强基升学的有939人,其中非竞赛生约738人,占比约79%。因此,有能力通过强基计划进入理想高校的学生及家长,一定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被“竞赛生”这个名词所吓倒。
其次,原本准备参加自招的可能为此做过一些准备,比如参加“21世纪杯”全国中学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并获奖、又或者发表过某一领域的论文等。那么自招取消,强基试点后,这些东西就都没用了吗?事实上,虽然强基计划把高考成绩重新拉回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以上这些个人经历依然是强基校考综评档案中的重要材料。并且,一切经历都不会是白费,它会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个人能力,在校考面试中以一种隐形的方式为自己加分。
而部分家长可能担心笔面试所需的一些竞赛思维或者高考范围以外的学科知识,是否会成为此类学生的短板。事实上,只要学生本身能力足够,这方面完全可以在高中寒暑假通过15天左右的时间参加集训班进行培养。
综上,在“自招取消,强基出台”的背景下,原本准备自招的学生及家长,还是应该消除负面情绪或畏怯心理,客观评估自身能力,认真考虑强基计划。